四千三百一十三章 悲冬-《军工科技》
县医院的走廊弥漫着消毒水和煤烟混合的气味。吴浩推开病房门时,外婆正戴着氧气面罩,手指无意识地抓着被角。他轻轻握住那只手,比上次回来时更凉,指甲盖泛着淡淡的青。“阿浩……”外婆艰难地睁开眼,氧气管随着呼吸发出嘶嘶声,“别让……别让薇薇冻着……”
林薇捂住嘴退到门外,吴浩替外婆掖好被角,看见床头柜上放着个未完工的手机袋,红绸上的桃花才绣了一半。主治医生把他叫到走廊,白大褂上沾着雪花:“心衰加重了,老人不肯用进口药,说要给你攒钱娶媳妇……”吴浩靠在冰冷的墙壁上,听见自己的声音像被冻裂的竹筒:“用最好的药,钱不是问题。”
雪停的那天,外婆精神好了许多。吴浩扶她坐起,给她喂温牛奶,看见她望向窗外的眼神亮了些。“阿浩,”她忽然指着远处的麦田,“你看,雪化了就能看见麦苗了。”吴浩顺着她的手指望去,残雪之下,果然有嫩绿色的芽尖探出头。他想起春天带外婆去看戏的约定,刚想开口,却被她轻轻按住手背:“别忙,等花开了再去,外婆……想看完你绣的桃花。”
现在,吴浩每周三都会带着绣了一半的手机袋去医院。他坐在病床边,笨拙地穿针引线,外婆就歪着头看,偶尔指点他:“针脚密些,不然线会松。”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红绸上,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,像极了多年前那个雪夜,她在炉边教他折纸船的剪影。护士们说从没见过脾气这么好的病人,每次吴浩来,老太太眼里的光都能把雪映化。
惊蛰那天,吴浩刚绣完最后一片花瓣,外婆突然握住他的手。她的指尖第一次有了暖意,眼睛亮晶晶地望着窗外:“阿浩你听,布谷鸟叫了。”走廊里传来护士们的惊呼声,他转头望去,只见不知谁在窗台上放了束迎春,嫩黄的花瓣上还沾着露水。外婆的呼吸渐渐平稳,嘴角带着浅淡的笑意,像终于完成一件得意的针线活。
出殡那天没有下雪,麦田里的麦苗已长得齐膝高。吴浩把绣好的手机袋放进骨灰盒,红绸上的桃花在阳光下泛着柔光。林薇递过外婆留下的布包,里面除了零钱,还有张泛黄的纸条,是她用铅笔写的:“给阿浩的娶媳妇钱,别嫌少,外婆只能攒这么多了。”
返程的路上,吴浩把车停在当初陷进泥坑的地方。远处的村庄升起炊烟,像外婆生前常烧的艾草香。他摸出手机,翻到那张全家福,指尖划过照片上外婆的笑脸,忽然明白她为何执意留在老家——不是挪不动根,而是想让他知道,无论走多远,回头时总有一盏灯,用最朴素的方式,缝补着游子的归途。
车载电台正在播放老歌,吴浩摇下车窗,春风卷着泥土的气息涌进来,带着麦苗的清甜。他想起外婆最后说的话,不是关于病痛,也不是关于遗憾,而是那句:“阿浩,春天的路,要慢慢走。”
车子行至秦岭隧道群时,吴浩突然踩了刹车。仪表盘的蓝光映着他从储物格摸出的布包,零钱在颠簸中发出细碎的声响。林薇刚想说什么,却见他掏出那张缺角的五元纸币,对着隧道灯光举起——纸币上的国徽纹路里,似乎还嵌着外婆指腹的温度。
“这钱我小学时偷拿过。”吴浩的声音被隧道回音拉长,“买了两根冰棍,一根给小红,一根自己吃。外婆发现后没骂我,只说‘钱要花在值得的地方’。”他指尖划过纸币毛边,忽然想起外婆临终前攥着他的手,反复念道“别嫌少”。那些被橡皮筋捆了又捆的零钱,原是她从酱油钱里一点点抠出来的,每一张都熨帖得没有褶皱,像她迭了一辈子的手帕。
出隧道时,东方已泛起鱼肚白。吴浩将布包放进中央扶手箱,触到箱底那支外婆用过的银发簪——去年冬至她替林薇别头发时,簪头的梅花掉了一朵,现在用红绳缠着。林薇递过温热的豆浆,杯壁凝着水珠:“昨晚我梦见外婆在晒柿饼,说要等我们回来吃。”
后视镜里,晨曦正给远山镀上金边。吴浩想起七岁那年随外婆上山摘野枣,她腰间系着蓝布围裙,裙摆被山风扬起,像只欲飞的蝶。“慢些爬,别被刺扎了。”她的声音穿过二十年光阴,与车载电台里的老歌重迭。现在他才懂,外婆不肯去安西,不是怕高楼,是怕闻不到山野间的草木香,怕听不见布谷鸟的叫声。
安西的公寓落了层薄雪。吴浩推开门,玄关处的感应灯忽明忽暗——这是外婆上次来住时修好的,她说“灯亮着,回家的人心里才不慌”。他蹲在保险箱前,将布包与外婆的银发簪并排放入,却在关门前又拿出手机袋。红绸上的桃花在灯光下泛着柔光,未绣完的花瓣边缘,还留着外婆用铅笔描的淡淡痕迹。
“我想把这袋子镶在相框里。”林薇递来木质画框,“你看,像不像外婆屋里那扇雕花窗?”吴浩接过画框时,发现背面贴着张便签,是林薇的字迹:“针脚是时光的年轮”。他忽然想起在县医院的最后时光,外婆戴着氧气面罩,仍坚持教他锁边针法,“线要跟着纹路走,就像人要顺着心意活”。
春分那天,灵湖医学研究中心送来外婆的体检报告。吴浩翻到最后一页,看见主治医生写的批注:“老人临终前交代,把未用完的医药费捐给山区义诊站。”他想起外婆总说“好东西要分给需要的人”,当年她攒下的鸡蛋,总要分给村里的孤老太太;现在她攒下的钱,又要去温暖陌生人的生命。
傍晚时,吴浩去阳台收衣服,发现林薇把外婆绣的藕粉色围巾挂在晾衣架上。春风拂过,围巾像朵浮动的云,边缘的兰花刺绣轻轻颤动。他想起外婆说过“刺绣要静心,就像过日子要耐心”,那些深夜里的灯,原是她用一针一线在时光里写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