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且还没等陶谦成年的时候,其父就已经死了。 陶谦的起家完全应该追溯到他的老丈人甘公。 三国志书中道: 谦父,故馀姚长。谦少孤,始以不羁闻於县中。年十四,犹缀帛为幡,乘竹马而戏,邑中儿童皆随之。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,见其容貌,异而呼之,住车与语,甚悦,因许妻以女。甘公夫人闻之,怒曰:“妾闻陶家儿敖戏无度,如何以女许之?”公曰:“彼有奇表,长必大成。”遂妻之。 其文中的意思是说: 陶谦的父亲,曾经担任过馀姚县长。 陶谦幼年时父亲去世,少年时以性格放浪闻名县里,十四岁时以布作为战旗,骑着竹马与乡里小孩子一起嬉戏。 他的同乡、曾任苍梧太守的甘公出门时遇见陶谦,见到陶谦的外貌不凡,于是叫上车来与他交谈,感到非常高兴,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谦。 甘公的妻子对此非常愤怒,对甘公说:“妾听说陶家的孩子游戏无度,怎么能把女儿嫁给他?”甘公说:“这个孩子外貌奇特,长大后必成大器。” 事实上陶谦也确实是争气。 先是考上诸生,在州郡为官,后被举为茂才,拜尚书郎,又出任舒县令。 一任茂才,含金量极高。 名额稀少,全国每年仅举数十人,远少于孝廉的两百余人。 推荐层级高,多由州牧、郡守等高层官员举荐,而非基层举荐,筛选更严苛。 不光侧重才能实学,需精通经术、有政事才干或特殊专长,并非仅靠品德。 每一个入职多为县令、县丞等县级要职,或中【】央郎官,起点远高于孝廉常任的佐吏。 茂才的举主级别极高,涵盖三公、将军、光禄勋、司隶校尉、州牧刺史等朝廷重臣与地方高级长官。 其选拔对象多为现任官吏或有出众名望、特殊才能之人,且名额极为稀缺,每年总计仅 17 人左右。 这使得能被举荐为茂才者,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行政经验或过人资质,选拔门槛聚焦于 “才” 的突出性。 而孝廉的举荐权多在郡国守相这类地方中低级长官手中。 选拔侧重德行,以 “孝顺亲长、廉能正直” 为核心标准,选拔对象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儒经的普通儒生。 汉时还按人口比例定额岁举,比如郡国大概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,名额远多于茂才,选拔范围更宽泛,门槛偏向基础德行与基本学识,对原有资历要求较低。 茂才任官起点是实职且级别较高,大多直接被委任为县长、县令这类执掌一县政务的官员,部分优秀者甚至能直接担任两千石级别的高官,无需经过基层过渡,入职即可执掌一方或担当重要职务,行政权力与责任起点很高。 而孝廉被举荐至中【】央后,一般不会立即授予实职。 通常先进入郎署担任郎官,负责宫廷宿卫等事务,核心目的是让其观察学习大臣理政方式,熟悉朝廷行政流程。 第(2/3)页